每天更新骂人不带脏字的狠话,骂人的句子
当前位置:主页 > 骂人视频 >

“日漫一代”养成记(2)

发布时间:2018-04-21 11:38 类别:骂人视频

也有不少漫迷会不自觉地用日本动漫做模板,发现国产动画受到日本动漫影响时就嗤之以鼻。马骅觉得,目前的国产动漫对先进经验的学习是一种自觉,“我们小时候看过的动画,会受到它的影响,在创作中投射进去,这是很自然的事。”他认为,因噎废食只会让国产动画发展的步伐减慢,他不希望观众只因为《魁拔》里人物的服装是日式的,就全盘否定中国动画人的努力,“我们不是创造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中国的蛮吉吗?”

马骅对国产原创动画的维护,其实源自他极强的同理心和感同身受。到北京电影学院前,他是在游戏公司供职的员工。从游戏圈跳到动画圈,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容易的决定,“做的事难度加倍,薪酬待遇也大打折扣。没有一点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情结,很难坚持下去。”他随即举了一个例子,“做游戏你可能年薪几十万元,但做动画你的年薪可能5万元都不到,中间的落差会很大。”

他因此深知留下来还在做动画的人都很艰辛,“巨大的投资规模和前期投入,漫长的生产期,你很难靠它发家致富。”每当有人问起国产动画的前景,他都建议人们去动画公司里看一看,那些格子间里埋头苦干、熬夜赶工的动画人,在他心里挥之不去,“我们的初心也许很大,但我们真的在拼尽全力。”

虽然《魁拔》的出师不利让国内动画界哀鸿一片,但马骅乐观的理想主义似乎不为所动。在他眼中,国产动画目前的市场环境已经和过去有了很大改观,这几年新出的《赛尔号》《兔侠传奇》都被他认为是成色不错的创新。他甚至觉得,《喜羊羊和灰太狼》《熊出没》等系列动画片,正在走市场认可的路,“说不定也能15年乃至更长久地开发下去”。他想维持着一个动漫迷的初心,也希望国产动画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不管困难有多大,我还是希望多说些鼓劲儿的话。”

3 漫迷更迭中代沟渐显

漫展,是近年来我国动漫行业发展的重要衍生品。从2005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的中国国际动漫节逐渐成为国内惯例。从杭州国际动漫节、ChinaJoy、粉红之壁等知名漫展出发,漫展文化也开始从北上广深延伸至武汉、哈尔滨、南京等二线城市。

本职工作是武汉一家合资车企设计师的潘敏,出生于1985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漫迷。2003年,他开始看《火影忍者》的时候,600多集的动画片只更新到80集,366集的《死神》动画版也只出了50多集。潘敏说,那时候还是在网吧看,“用BT下载的”。当年的漫迷标准,是会经常泡在网络上的各大动漫论坛,在动漫爱好者的qq群里和来自天南海北的陌生人聊天。

“因为大家都有相同的兴趣爱好,从聊动漫开始,心打开了,就比较容易交流。”毕业后,潘敏会时不时地参加群友的聚会,“后来大家也会相约一起去看漫展,但大多数时间都是在网络上交流,话题基本也都是围绕动漫本身。”

最近两年,潘敏结识了做漫展执行的张琦,后来俩人成为夫妻。在“五一”“十一”等漫展密集的时候,他开始帮忙做一些漫展的幕后工作,“虽然这些年一直以动漫为爱好,但还真的没有想过,自己能从一个看展的观众变成了漫展的执行方。”联络参展演员、确定展示方案、做好现场维护,他并不反感这份额外的工作,逐渐驾轻就熟。

“但确实因为变成了工作,看漫展的角度也有些不同。”潘敏说,现在来漫展的人群还是以中学生、大学生为主,“漫迷几乎就像割韭菜一样,一茬茬的新人不断进入,一批批的‘老人’慢慢离开。”仅以中国国际动漫节为例,每年漫展现场的人流几乎不会有太大变化,15万人次左右是常态,2014年甚至有超过18万人次的观众入场。

站在人流攒动的漫展现场,潘敏也时常觉得恍惚:“对我们这代人来说,动漫是个人爱好,和漫迷之间也都是以偶尔交流为主。但对更小一点的‘90后’‘00后’来说,动漫变成了一种炫酷,他的朋友和圈子可能就是以动漫为主,动漫世界就是他的现实生活。”

这种逐渐因代际产生的变化,被潘敏看作是漫迷所处的时代环境所致。“我们热衷动漫的那些年,能与动漫产生关联的只有网络。”但如今,一线城市的漫展文化已经逐步辐射至武汉等二线城市。浸淫于网络文化中的新一代漫迷,不再受限于地域,早已能够在网络中形成固定的漫迷圈子,中学、大学里的动漫社团相继建立。国内依托漫展而产生的COSER(角色扮演者)表演团体、评审大赛等,都在市场的催生下有了成熟的团队运作和公司经营。

COSER这些被粉丝们追捧的偶像早就明码标价,这时的动漫粉丝文化已很难说,到底是单纯的兴趣爱好者聚集,还是市场法则下催生的消费者群体认同。根据一位资深漫迷的了解,越来越多的资本已经开始关注动漫这块“大蛋糕”,利好的市场让竞争者们蠢蠢欲动,这正是当代漫展文化背后无法摆脱的经济驱动。

潘敏并没有让自己过多地卷入这种复杂的思考,也几乎不考虑放弃全职的工作真正转行。他始终希望,外界能够抱持着一种同理心,来看待新一代的漫迷,“他们都是有爱的小孩子,毕竟我们在那么大的时候,也曾经这样喜欢过动漫。”但单从资本的蜂拥而至来看,这可能只是动漫爱好者发自内心的一厢情愿。新一代的漫迷,早已无法单纯地以兴趣爱好者的面目出现。

日本动漫

进入中国大事记

1979年 阿童木作为卡西欧计算器的形象大使进入中国。次年,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在中央电视台播放。

1982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铁臂阿童木》和《森林大帝》,这是中国第一次出版日本动漫书刊。

1990年 《圣斗士星矢》开始在国内部分电视台播放,播出后受到全民追捧。随后,《龙珠》《城市猎人》《乱马1/2》《电影少女》等日本漫画相继出版,一下子击败了长久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中国连环画市场。

1998年 《灌篮高手》由台湾引进,在国内电视台热播,并由此促动中国大陆第一本以介绍日本动漫为主旨的杂志《动漫时代》的创刊。

2001年 经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译制完成的《天鹰战士》在电视台播出,但此前盗版作品多将该作译为《新世纪福音战士》,官方译制版本反而遭遇恶评。

2002年 《圣斗士星矢》续篇《冥王篇》在日本开播,由动漫迷翻译的中文字幕首次早于盗版出现。众多字幕社相继成立,网络开始在日本动漫的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9年 《火影忍者》由日本株式会社集英社正式授权出版简体中文版漫画。2011年,央视电影频道首次引进3部《火影忍者》剧场版电影。

2011年 土豆网宣布与日本东京电视台合作,中国内地开始与东京电视台同步播放包括《火影忍者》《死神》和《银魂》等在内的60多部日本动画片。

反思

国产动画

谁能陪孩子一起长大?

一部日本动漫《火影忍者》,用15年的时间陪伴中国一代青少年长成青年。在“日漫一代”感伤怀旧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有没有一部国产动画,也可以陪伴我们的孩子长大?



发现一点点-人生感悟:人生没有捷径。

最进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