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骂人不带脏字的狠话,骂人的句子
当前位置:主页 > 暴走漫画 >

写进人民心中的幸福故事(2)

发布时间:2018-04-07 00:03 类别:暴走漫画

  桂林鸣翠新都小区居民邓彼克家里有两个垃圾桶,一个在厨房里装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一个在客厅里装废纸等生活垃圾。通过刷卡积分、抽奖表彰等创新机制,桂林1.3万多户、3.9万多名居民已踊跃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围城”的烦扰渐行渐远。

  在辽宁,55岁的阜新市清河门区乌龙坝镇靠边屯村村民张国令今年4月签约成为蚯蚓养殖户。“养了蚯蚓卖到垃圾处理站,让蚯蚓帮着吃垃圾,再把蚯蚓的粪便卖做有机肥,估计每年每亩地能有四五千元的收入。要是大家伙儿办起合作社,以后就不担心禽畜粪便到处都是了。”

  村民们踊跃参与的辽西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示范项目一期工程竣工后,有望年处理有机废弃物30万吨,其中预计年处理畜禽粪便19万吨,可覆盖乌龙坝镇80公里半径内的畜禽养殖环境。

  在北京,30岁的张健向燕保·马泉营家园项目处提交了个人及家庭资料,签下《配租申请表》和《承诺书》。“如果能住在这里,就是‘新北京人’了。”现在他每天从顺义的家赶到朝阳的上班地点,先坐公交再挤地铁,单程就要一个半小时。

  随着非京籍无房人士开展的公租房自住房专项分配试点启动,这个“北漂9年”的秦皇岛人有望告别“居无定所”的状态,“真正安个家”。

  在成都,大妙火锅店门口的一块电子触摸屏每天都吸引着无数顾客驻足,拿出手机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餐桌上的食材是哪里种的、农药是否有残余、配送流程怎样都一目了然。

  依托政府主导、企业开发的大数据平台,全市已有近6万家食品供应单位和个人注册使用,实现了从农田到餐桌“流通千万里、追溯零距离”,着力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老百姓点滴获得,积聚起民生丰碑。

这是持续刷新的民生刻度

  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民生的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

  “早上买菜顺便过来测个血糖!”厦门市厦港街道退休职工陈翠兰患糖尿病20余年,常年需要服药。得益于慢病分级诊疗改革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陈翠兰在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领药了。

  今年起,签约家庭医生的厦门市民,在基层就可以开到4周至8周的处方用药量,还能免除500元医保起付线。福建作为全国首批4个综合医改试点省份之一,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惠民政策向3800万民众送出一份“医改红包”。

  4年多来,医改直面医疗资源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的“中梗阻”,专攻公立医院、药价虚高等最难啃的“硬骨头”,力争让所有人看得起病也看得好病,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最直观、最生动的观测窗口。

  截至2016年底,全国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9亿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基本实现全民覆盖。

  到2017年底,分级诊疗试点扩大至85%以上的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将全面推开,所有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民生诉求全面升级的新时期,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民生事业要在寻求“最大公约数”的前提下“切好每一块蛋糕”。

  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在城市,优质义务教育资源供不应求,既要“离得近”又要“上得好”的需求日益旺盛;在农村,上大学仍被奉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寒门出贵子”的渴求依然强烈。

  人民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劳动力供给总量压力犹在,人岗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去产能职工分流安置任务繁重。

  人民期盼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城乡养老并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告别“免缴费”又面临参保新问题;城镇化加速,进城务工人员和他们的子女更想拥抱“城市梦”……

  “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破解每一个民生问题都是世界性难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王军说,全面建成小康的过程也是不断破解民生难题的过程。

  在深圳生活工作了22年的北京人臧建鸣还收藏着早年办的“暂住证”。“那时不办的话可能被收容遣送,睡觉都不踏实。”

  “暂住证”换成“居住证”。一字之变,臧建鸣享有“准市民待遇”,除了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险、房屋租赁等多种公共福利,赴港澳办理出入境手续也不用再返回原籍。

  民生的关切就是改革的方向,发展的渴望就是改革的动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环保改革、司法体制改革环环相扣,与民便利、为民让利,改革红利不断转化为民生利好。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民生指标逆势上扬,为治国理政成绩单不断增添耀眼亮色:

  新增就业连续五年超1000万,企业职工的养老金连续12年增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跑赢CPI……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十八大以来的发展实践表明,我国经济增长虽然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民生改善的幅度不断加大。由此产生的一个良性结果就是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内需的贡献率达到110.4%,同比提高14.5个百分点,成为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最大引擎。这正是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形成良性循环的重要标志。

  中央深改组2016年审议通过96份改革文件,涉及社会民生的有25份。

  改革保障民生缓解后顾之忧,民生催动改革扫清前行之碍。

  从“零门槛”注册公司到“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攻坚,平均每天涌现万户新企业;“营改增”等税制改革和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助力创新创业创造更多就业;“政府购买服务”、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等热词不断涌现,市场“补台”弥补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缺口,为社会治理带来新模式、新格局。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发现一点点-人生感悟:人生没有捷径。

最进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