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骂人不带脏字的狠话,骂人的句子
当前位置:主页 > 骂人宝典 >

骂人典故骂人故事 狐狸精怎么成骂人的话了

发布时间:2018-05-22 14:37 类别:骂人宝典
虽然电视上充斥着各种颜高活好、情深义重的“青丘狐”,但一提起“狐狸精”这个词,大多数人还是嗤之以鼻,毕竟它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心术不正勾引男人的坏女人啊!
 
/辣么痴情的九尾狐姑姑怎么会是坏女人/
 
不过,“狐狸精”并不是从一开始就这么不堪。
 
《礼记注疏》里有这么一句话:
 
“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说自古以来啊,人们就传说狐狸这种动物有一种特殊习性,无论它走到哪里,将死之时一定会将头朝向它的故乡。
所以一直以来,“狐死首丘”这个成语都被作为不忘本的典型例子。
 
而其中这个“丘”有说是它的洞穴,也有说是出生的山丘,但文字君却联想到另一个与“狐狸”有着极深渊源的词语——“青丘”。
现在电视剧里的各种狐仙上神基本上都来自青丘。而在古籍中,青丘国的确是以盛产狐狸界中阶品最高的九尾狐著称的。
/美丽的青丘九尾狐/
 
不过,千万不要幻想着去跟它们发生点什么,因为它们会吃人!
 
《南山经》是这么说的:
 
“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之不蛊。”
 
不得不说,青丘还真是个好地方,向阳的地方有翠玉,背阴的地方又盛产青臒这种矿物颜料。或许也正因如此,此处才得名“青丘”。
 
/翠玉和青臒/
住在这里的狐狸坐拥万贯家财,有钱整容自然就跟其他狐狸长得不一样,竟然有九条尾巴,还自带娃娃音,可惜有个重口味癖好就是爱吃人。
 
 
不过如果你能在它吃你之前先把它吃了,那你就会变得百毒不侵!
 
 
虽然如今一般认为,所谓的“九尾狐”,其实只不过是青丘当地的部族脑补出来的图腾。但古人们看《山海经》都秉承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认为九尾狐这种异兽是真实存在的。
 
例如两晋时期的风水鼻祖郭璞,他在《山海经》中读到九尾狐的内容时,就特别拿出小本本来做了注释:“太平则出而为瑞也。”
 
/郭璞/
 
虽然狐狸在成语中经常与一些“污点动物”组成CP,像豺狐之心、狐奔鼠窜、狐假虎威等等。
 
 
但要知道在古代,不仅九尾狐是个好兆头,连如今“狼狈为奸”的狼也照样能成为祥瑞之兽,“空手套白狼”就是一个例子。这个俗语现在虽然是贬义的,比喻没怎么付出代价就得到了大收获,不过在古代它可是褒义的。
 
/这些伸手要红包党空手套得好白狼
 
唐代的《艺文类聚》有这样的说法:“白狼,王者仁德明哲则见。”君主圣明的时期,白狼就会在人间现身。
 
/酷帅的白狼/
 
传说当年周穆王征伐犬戎时就得了四头白狼。后人认为这都是因为他道德高尚,才会连瑞兽白狼都来投怀送抱了。所以用“空手套白狼”形容一个君王,其实是在说他是个好皇帝哦。
 
/周穆王/
 
而九尾狐之所以也成了检验太平盛世的标准,除了要归功于把狐狸归为“仁德之兽”的儒家经典之外,狐狸在早期文学作品里的形象也是很伟光正的。
 
西汉焦延寿在《易林》中写道:“雄狐绥绥,登上崔嵬。昭告显功,大福允兴。”将雄狐视为一种具有王者风范的动物。
同时期的《淮南子》也用“狐不二雄”来表示王者天下独尊。这么一说,好像突然间明白了,当初陈胜吴广起义时为什么要学狐狸的声音喊“大楚兴,陈胜王”了……
 
/陈胜 吴广/
 
而东汉赵晔则更加丧心病狂,他的《吴越春秋》把九尾狐与先秦《吕氏春秋》中大禹娶妻的八卦联系起来,说大龄单身狗大禹在涂山娶的妹子其实是只九尾狐,对此大禹还沾沾自喜地说:“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者之证也。”
 
/面对这么美丽的涂山氏,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良心不会痛吗?/
 
九尾狐会“食人”不可怕,毕竟咱们还能跟它斗嘴快!但它还会幻化为人形,这就有点细思恐极了!
 
东汉最爱说文解字的许慎老师于是给“狐”下了一个颠覆形象的定义:“狐,妖兽也,鬼所乘之。”一下子从瑞兽变成妖兽不说,连节操也跟着碎了,变成了欲求不满的代表。
虽说“雄狐”是王者的象征,但淫乱的形象却一直如影随形。最早用“雄狐”来比喻王者的其实是《诗经》的《齐风·南山》,开篇就是
 
“南山崔崔,雄狐绥绥。鲁道有荡,齐子由归。既曰归止,曷又怀止?”
 
南山又高又大,有只雄狐在找妹子,可它找的妹子,真的就是它的妹子。讽刺的是荒淫无道的齐襄公,虽然身为王者,却在同父异母的妹妹文姜嫁人后,还跟她一起做不可描述的事情……
 
/齐襄公/
 
所以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熟悉的“狐狸精”就开始大批量出现了。
 
葛洪的《抱朴子》里有“狐活五百岁,变为人形。”干宝在《搜神记》里又说:“先古之淫妇也。其名曰阿紫, 化而为狐,故其怪多自称阿紫。”连刚刚才说“九尾狐”是祥瑞之兆的郭璞也在《玄中记》里说:“狐可变女惑男,变丈夫惑女。”不仅放荡不羁还可攻可受,而且也不用大费周章去青丘或涂山找了,你身边睡的那个很可能就是!
 
北魏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挽歌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因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其后,京邑被截发者一百三十馀人。初变妇人,衣服靓妆,行路人见而悦近之,皆被截发。当时有妇人着彩衣者,人皆指为狐魅。”
 
《说文》里说“魅,老物精也”。“狐魅”就是“狐狸精”这个词的最初形态。不过虽然狐狸成精能化为人形,但通常尾巴是变不掉的,于是成了识别“狐魅”的标志。所以如今人们就用“露出狐狸尾巴”这个俗语来形容坏人暴露出邪恶的真面目。
 
但在《洛阳伽蓝记》的这个故事里,狐狸精自荐枕席睡了一个汉子三年就是为了剪他的头发?这简直就是一个被妖精身份耽误了的理发师嘛!
 
为了修补这个Bug,唐代《广异记》里的故事又将“狐狸精”黑化了一点:
 
“经一年,其子有病。父母令问崔郎。答云:‘八叔房小妹,今颇成人,叔父令事高门。其所以病者,小妹入室故也。’母极骂云:‘死野狐魅,你公然魅我一女不足,更恼我儿。吾夫妇暮年,唯仰此子,与汝野狐为婿,绝吾继嗣耶?’”
 
原来,狐狸精勾引男人为的是采阳补阴!轻则卧床不起,重则一命呜呼。“狐魅”一词从此沦为害人妖物……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狐魅”虽然被污名化了,却越骂越红,到宋时更有了“无狐魅不成村”的谚语,说狐狸精作怪乃是常事,用不着大惊小怪。想来这古人也真是心大。
 
不过,“狐魅”针对的还只是真·狐狸精,而用“狐狸精”来骂人,唐朝的骆宾王还是第一个,而且他骂得还是四海八荒第一女帝武则天。
 
/骆宾王/
 
骆宾王见武则天势力越来越大,预感男人的地位可能要下降几百个档次,于是愤而写下《代李敬业讨武曌檄》一文,大骂武则天。
 
/李敬业/
都知道武则天在做唐太宗的才人时就被赐号“武媚”,于是骆宾王就为她量身打造出一个新词“狐媚”,说武则天“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
 
/武则天/
 
后来事实证明,骆宾王这个嘴炮打得比李敬业的战还好,成为范文流芳千古。而“狐狸精”这个词的躺枪对象从此之后也更多了。一旦君主身边出现漂亮得能让皇帝冲动的女人,例如杨贵妃、陈圆圆等,就会有人冲出来骂她们是狐狸精,专门以媚惑君主。
 
连商朝的苏妲己也被明朝的陆西星在《封神演义》中演绎成了来自轩辕坟的九尾妖狐,并后来居上,成为狐狸精的著名代表。
 
/王者农药妲己/
 
在这种情况下,本来只是依靠姿色来为自己谋取福利的“狐狸精”也变成了一副沉迷男欢女爱,毫无道德底线的风骚形象。明代笑话集《续金陵琐记》中有一篇叫《二狐化妓》,里面的狐狸精拜月成人之后就直接跑到某客栈门口接客。
 
虽然清朝的蒲松龄在写《聊斋志异》时有意为狐狸精洗白,讲了不少狐狸精爱上穷书生,全心全意付出,什么都不求的例子。但老司机纪晓岚早已看穿一切,他认为狐狸精口中说的什么缘分啊、报恩啊,其实都是借口!
 
他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祭出了狐狸精的套路大全:
 
“凡狐之媚人,有两途者:一曰蛊惑,一曰夙因。盖惑者,阳为阴烛则病,姓尽则死;夙因则人本有缘,气自相感,阴阳翕合,故可久而相安。然盛惑者十之九,夙因者十之一,其盛惑者,亦必自称夙因,但以伤不伤人,知其真伪。”
 
 
也就是说,如果想跟狐狸精谈恋爱又不想被害死,那就先看看你自己有没有自带主角光环吧!
 
 
《红楼梦》里的太太小姐们更是把“狐狸精”盖章为那些善于勾引男人、害人于无形的浪荡女人。看到行为比较开放或是职业比较敏感的男女,更是自发给他们套上“狐狸精”的名号,像:
 
“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
 
“芳官竟是个狐狸精变的,就是会拘神遣将的符咒也没有这么快”
 
“你总不听我的话。倒叫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魇道的”……
 
于是,“狐狸精”就这么不可逆转地变成了备受唾弃的淫娃荡妇,真是上神听了都想打人!



发现一点点-人生感悟:人生没有捷径。

最进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