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更新骂人不带脏字的狠话,骂人的句子
当前位置:主页 > 骂人宝典 >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帝国

发布时间:2018-04-07 00:52 类别:骂人宝典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帝国

他把热爱当做事业,20年如一日,把简单做到极致,终成一代相声大咖,他就是德云社的创始人、著名相声演员郭德纲。

文/S。

本文来源:大有景色(dayoujinse)

1973年1月,郭德纲出生在天津红桥一个小胡同。都说聪明早说话,郭德纲7个月不到就开始咿咿呀呀学语,一岁时已经能流利说出完整的句子“比两三岁的孩子口齿还伶俐。”

到了3岁,郭德纲迷上了相声,电视里一有相声节目,他眼皮都不眨一下,口中还念念有词,吓得父亲一度以为孩子精神有问题。

5岁那年,邻居办喜事,大伙起哄叫郭德纲来一段。结果郭德纲转身拿来被单当披风,开嗓子就唱,有板有眼,大伙惊呆了,“这小孩将来一定是个人物。”

父亲是片警,管片儿的地界有个俱乐部,每天都有戏曲班子表演。领班是个评书老艺人,年轻时曾全国跑江湖,晚年落在天津。

“想不想跟着我学?”7岁的郭德纲一口应允。

不过,学评书可是个苦差事。一年级暑假,郭德纲每天五点起床,买好报纸去师傅家,一进门就伺候师傅起床、倒痰桶,收拾屋子,给师傅沏茶。

学的第一段是相声五行诗。八月流火,郭德纲站在院子里,披着棉被学董卓,拿毛巾当胡子,一手一个酒瓶子来回比划,半小时不到,大汗淋漓,毛巾顿时成了一块湿布。

1988年,郭德纲高中还没毕业,就考上了北京一个文工团。不过,现实很残酷,他只是个临时工,就是“先干着,考察一段时间再说。”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帝国

最初干的活叫“检场”,说白了就是打杂,端茶、倒水、搬桌子。谁知,这“检场”的活一干就是一年多,“连登台演出的台阶都够不着。”

一年后,郭德纲很失望地离开了那家文工团,加入天津曲艺团青年队,拜杨志刚为师。《闹公堂》、《打灯谜》、《八扇屏》、《大保镖》、《吃元宵》等相声的段子,都是那几年学精的。

5年后的1993年,郭德纲感觉自己技艺大涨,他二次进京,还去了原来那家文工团,“证明一下自己”。不料,刚到门口,就被门卫大爷劝了回去“不要再来了,没戏”。

但是,生活还得继续呀。郭德纲只好在大兴租了一个小平房,一月150元。

然后,他在沙子口找了一个剧团,还是从打杂开始做起。等每次观众走了,打扫完卫生,郭德纲才可以偷摸站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反复练习,很多时候,他要一直唱到嗓子沙哑、舌头打结才回宿舍。

3个月后,郭德纲终于获得登台演出的机会。本来剧团答应给他一个月1000块,不过等到发工资那天,别人都有钱,他却一分钱也没见到“下个月看你的表现再说”。

那年圣诞节,郭德纲又唱了一整天,一直到晚上十点才结束。一摸兜,浑身只剩下2块钱,于是郭德纲买了6个小笼包子,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那是我在北京唯一哭过的一次!”

走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脚底板磨得全是泡。谁知刚躺在床上,房东就来要房租,在门口骂了足足两个小时,郭德纲愣是没敢开门。

第二天,郭德纲高烧到39度,也不敢去医院,只好把身上最值钱的传呼机到地摊卖了15块钱“买了三包感冒药和两个馒头。”

那年,郭德纲22岁。

1995年,正是我国相声界最惨淡的时候,很多专业的相声演员纷纷转行演小品。郭德纲所在的剧场生意也是萧条得吓人,最惨淡的时候,台下只有一个观众,是一个六十多岁的大爷,郭德纲刚说到一半,大爷也走了。

1995年底,剧场彻底关门。

听到到老前辈张文顺不愿意转行,郭德纲赶紧登门,“晚辈实在是走投无路了,能否提携一下,撑个人气?”老爷子闲着也是闲着,于是答应了下来,一同加入的还有李菁。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帝国

刚开始,三人只是在京味茶馆、广德楼等地演出。到了1998年,人员扩展到十几个人,演出的场馆也从茶楼扩展到戏楼里,“北京相声大会”由此诞生。

就在此时,郭德纲结识了人生中另一个重要的拍档于谦。

2000年夏天,郭德纲和于谦第一次合作,在大兴的露天广场表演对口相声《拴娃娃》,结果表演结束后,台下掌声持续了足足5分钟。

晚上10点半,郭德纲拉着于谦去大排档喝啤酒,一人喝了5扎,就此“互许终身”!

有了大腕撑腰,2003年,郭德纲正式把“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开始在天桥乐茶园演出。 不过,那时候德云社没有固定的收入,只能到处打野食,哪里有活就去哪里演出。

郭德纲和他的相声帝国

作为创始人,郭德纲开始揽上副业“上综艺节目”。

当年夏天,安徽卫视推出一档综艺节目《超级大赢家》,郭德纲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合肥,结果第一顿饭就是在橱窗里吃泡面。

怎么回事?原来节目组为了考验他是否能当主持人,就把郭德纲安排在合肥闹市的商场玻璃橱窗里呆48个小时。

为了赚钱,郭德纲也认了。刚进玻璃橱窗,他马上开始表演,“在清朝有一个人啊......”谁知外面的人根本听不见他在说什么,只好扯着嗓子喊,当时看热闹的市民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过了36个小时,郭德纲熬不住了,“我不拍了!”他出橱窗出来,扭头看到外面的留言板,“今夜流下的每一滴泪,都会在未来化作璀璨的珍珠......”郭德纲哽咽起来,他决定完成挑战。

48小时结束,郭德纲收获了喝彩和掌声,还有支撑德云社坚持下去的演出费。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回到北京后,郭德纲用心寻找相声的感觉,2001年和于谦合作的《你好北京》,一举在北京相声小品邀请赛上获得了组委会特别奖。

也就是在那段时间,郭德纲成了侯耀文的弟子。得知消息的那天,郭德纲难掩内心的激动,“你打我两下”,于谦在他脸上使劲拍了两巴掌,这才知道是真的。

到了2005年,天桥乐的茶馆开始人满为患。尤其是十一黄金周,德云社开始组织郭德纲专场,“狸猫换太子”、“纪念穷不怕”等演出出现了一票难求的局面。

至此,“德云社”开始在京城打出口碑。当年11月,郭德纲回到老家天津,在中国大戏院举办了一次专场演出,结果一下子涌过来2000多人。

人逢喜事精神爽,年末的立白杯小品邀请赛上,郭德纲夺得了创作奖,徒弟何云伟和李菁还拿到了专业组的一等奖。一时间,各大媒体一窝蜂涌到了“德云社”。

2005年12月5日三联生活周刊:

相声界的草根英雄——郭德纲访谈

2005年12月26日华夏时报:

相声界没有名气的名人——郭德纲来了

2006年1月10日京华时报:

进军大剧场不忘小茶馆 相声界奇人郭德纲

2006年1月13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郭德纲,相声餐桌,别老上拍黄瓜

2006年1月16日北京日报:

相声鬼才郭德纲

电视台当然也没闲着,各大卫星电视竞相播出郭德纲的相声,北京文艺台还专门开出两个时间段播出郭德纲的单口和对口相声。

这下可好,“全国钢丝”剧增到6千多万,“凡有人烟处,皆知郭德纲!”

在这期间,“德云社”佳作不断。2006年1月12日,“德云社”在解放军剧院专场演出,达到了返场22次的壮举,并在新浪网全程直播。

“一个郭德纲的出现使相声又热起来了,人们才发现原来相声有如此大的魅力。”不过话又说回来,沉默了10年的郭德纲怎么就一下子火了?

一、坚决不说“伪相声”

什么是“伪相声”?就是只是背台词,没有情感和魅力,观众感受不到幽默的乐子。



发现一点点-人生感悟:人生没有捷径。

最进热门